臭氧治疗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
发布时间:2017-11-06虽然三氧大自血疗法操作本身并不难,会静脉穿刺的医护人员就能准确操作,但是如果操作不当,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以下为专业医护人员在三氧大自血临床应用中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够为开展或即将开展三氧自血项目的医疗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静脉炎
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
1、原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导管过粗过硬、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塑料屑等)、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管内血液残留、装置污染、三氧大自血血袋、三氧耗材包装破损或者过期。
2、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选择合规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操作前严格检查三氧大自血血袋保质期及包装是否完好。
3、处理: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搽喜疗妥软膏;中草药外敷;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血液及生理盐水渗漏
局部疼痛等。
1. 原因:(1)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2)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3)局部静脉内压增高。(4)输液速度过快,如:静脉推注、加压输液。
2、预防:提高穿刺技术。输液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告知病人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过度活动的病人适当固定,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在旁协助。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同时将针头固定好。
3、处理:发生渗漏时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并长时间按压针眼,24小时后可进行热敷。
血肿淤血
注射后出现大面积瘀血、血肿。
1、原因:拔针时按压时间过短,凝血功能低下,短时间内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针头对穿血管壁。过度消瘦或年老患者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薄弱。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不准确。误穿动脉而未确切止血。静脉穿刺失败后又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止血带。
2、预防及处理:加强培训,提高穿刺技术。熟悉常用静脉和动脉间的解剖关系。如一侧肢体穿刺不成功,应改为对侧穿刺。局部隆起疑有血肿立即停止穿刺并拔针进行局部加压止血。拔针后正确按压(按压针进血管处而不是针进皮肤处)。拔针后勿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上止血带。检查凝血时间。拔针后按压十分钟以上。已形成血肿者: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血肿早期冷敷,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神经损伤
受损神经支配部位的肢体出现麻木、无力、刺痛感,甚至功能障碍。
1. 原因:静脉针刺伤神经
2. 预防及处理:熟悉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穿刺中病人出现剧痛或触电感时,立刻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并观察患者的肢体有无疼痛、麻木和活动功能。发生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进行理疗或据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
过敏反应
出现发热、皮疹、寻麻疹等。
1. 原因:病人对输入的三氧产生过敏。
2. 临床表现:轻者出现发热、皮疹、寻麻疹;
严重者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冷汗、紫绀、头晕、眼花、烦躁不安、抽搐、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重者喉头水肿,病人呈濒死状态。
3. 预防和处理:询问过敏史。密切观察病人输入后的反应。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进行抢救。开始时输入滴速不易过快。
热原样反应
1.热原样反应的原因
非代谢微粒:如塑料屑、纤维、玻璃屑等。
某些机械刺激:输液速度太快,会造成机体反射性的发冷发热。
生理盐水的质量问题:瓶盖松动、瓶身破裂,瓶内液体被污染。
三氧耗材被污染:三氧大自血血袋、三氧大自血输血器管道及针头等。
护理操作过程不正规或环境的空气造成溶液污染。
病人机体自身因素:①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②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2. 处理: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对症处理。药物治疗。
3. 预防:输液前应注意检查药物。加强供应室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输液环境应清洁卫生。控制输液速度,保证室内温度。严格遵守标准三氧大自血操作规程。
静脉输液危象——气栓
眩晕、皮肤苍白、紫绀等。
1. 原因:较大量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大量气体随静脉进入血循环至右心、阻塞右心室肺动脉口,妨碍血流进入肺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衰,严重缺氧可危及生命。
2. 临床表现:眩晕、皮肤苍白、紫绀、呼吸困难、心跳过速、后背痛、伴有窒息感,呈濒死状。
3. 预防处理:静脉输液时避免气体随液体进入人体静脉系统。给氧,嘱病人左侧头低脚高位卧位,避免气体阻塞肺动脉口。
注: 设备选择|高压回输有可能引起气栓危险,已被禁止高压回输!
静脉输液危象——负荷过重
病人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等。
1. 原因:输液、输血过过快,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引起。
2. 临床表现:病人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大汗、咳嗽、咳泡沫血痰、烦躁不安、被迫坐位。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
3. 预防处理:控制输血速度。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血量;35%酒精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
静脉输液危象——晕厥
突然晕倒、出汗等。
1. 原因:病人体质弱、精神紧张、穿刺疼痛、环境不良等都可引起。
2. 机制:该反应平均10分钟可以自行缓解。反应实质是血管性晕厥:精神紧张可造成迷走神经亢进,内脏血管扩张。
3. 临床表现:突然晕倒、出汗、面色苍白、口唇甲床发绀、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或测不到,呼吸加快,呈迷走神经亢进样反应。
4. 预防处理: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细致观察、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体质虚弱者需卧床。发生晕厥反应时立即将病人平卧床上,松解衣扣,约10分钟不能自行缓解者,吸氧,必要时药物治疗
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
1、三氧自血治疗中出现胸部紧迫感、速脉、呼吸急促、紫绀、血压下降系心脏负荷过重所致。此反应多发生于治疗中,由于心功能不全,血液回输速度过快引起。对此,治疗中应严格掌握回输速度。心功能不全者,有心衰时,滴速每分钟不超过20-40滴,可杜绝此反应发生(高压臭氧疗法容易出现该症状)。眩晕、胸部不适、胸骨后疼痛,系治疗过程中发生空气栓塞的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主要原因为输液管中空气未排尽和输血器连接处不严密造成。只要做到认真核查输血器各连接部位是否严密,穿刺前注意排尽管内空气,治疗中加强巡视,就能杜绝发生此类情况。
2、嘴唇和舌头有刺痛感(女性常见),常发生在接近自血回输结束时,这个症状可能是由于柠檬酸盐累积过多所导致短暂、轻微的低钙血症造成。此症状时给予补钙治疗,平时应注意自血疗法疗程,2-3天/次,治疗时血液与抗凝剂按比例放置。
3、治疗结束有的患者感觉疲乏、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而有的患者感到健康感、浑身有能量。为什么出现此种情况呢?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体内抗氧化系统能力差异,所以臭氧自血疗法(尤其是老年人)必须以低的臭氧剂量开始(20ug/ml),缓慢增加到40ug/ml。
4、发热反应,多发生于治疗结束后1-2小时,原因是多方面的,即有内源性热源引起,也可由外部热源所造成。表现有头痛、畏寒、发冷、发热、周身不适。对此,我们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并将各种治疗用品存入在净化台内保管。如出现发热反应及时采取对症护理,减慢输血速度,重者停止回输;畏寒发冷者,给予保温等治疗。发热在38℃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降温药物、抗生素或镇静药物等治疗。
三氧治疗
臭氧是三个氧原子组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分子,通过纯氧高电压生成,但三氧浓度不大于5%,氧气浓度不小于95%,这才是所需的混合的特殊气体,该气体密度是氧气的1.6倍,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0倍,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三氧在200年前被发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运用到医学上。上世纪70年代后,医学界逐渐明白了三氧疗法的作用机理,臭氧开始用于创伤及难治性溃疡、腰椎间盘突出及骨关节疾病等,涉及领域不断扩大。
臭氧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大的灵活性,目前臭氧疗法有五种:
一、臭氧大自体血回输疗法。就是将血液从患者肘静脉中被抽出来,然后与浓度预先设定好的臭氧气体相混合,再回输到患者体内。这种治疗方法对于血管疾病的治疗已经表现出强于传统药物的效果。
二、直肠灌注疗法。(臭氧抗菌剂--易可清)
三、身体暴露疗法。(臭氧抗菌剂--易无痕)
四、臭氧体外血液循环疗法。
五、臭氧小自体血回输疗法。就是用5毫升的静脉血与高浓度的臭氧相混合,然后进行肌肉注射,主要用于激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2017年开始,随着三氧(臭氧)治疗在国内各级医院的临床经验积累,其特殊的医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必备技术。目前,三氧治疗技术已成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它的实施和推广,符合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政策。